致過敏反應蛋白是對于人和動物使用大豆及其制品危害性的抗營養因子之一,大豆蛋白質各個成分的分子量有所不同 ,按超速離心分離系數可分為 2S、7S、11S、和 15S 4 個組份。其中7S 組份占總蛋白質的 30. 9% ,致敏抗原為β-伴大豆球蛋白,11S 組份占總大立蛋白質的 41 %,致敏抗原為大豆球蛋白,其中β-伴大豆球蛋白比大豆球蛋白具有更強的抗原性,而且大豆球蛋白抗原結構與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結構基本接近,我們只要把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降下來,大豆球蛋白抗原也會隨之下降,按照檢測從簡的原則,可以把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檢測作為整個大豆抗原的檢測指標。
人和動物所食入的大部分β-伴大豆球蛋白作為營養物質被腸道吸收利用,只有小部分是具有抗原性的,可以引起人和動物的過敏反應。當抗原進入體內,抗原結合 IgE 而引起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前列腺素和 5-羥色胺等物質,這些介質會導致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皮膚黏膜水腫,血壓下降,消化道平滑肌痙攣等一系列過敏反應,在臨床上多表現為腹瀉,緊張,嚴重者甚至出現全身性休克等癥狀。很多研究表明:仔豬腹瀉、犢牛腹瀉的主要誘因來自于抗原性蛋白所引起的體內消化道免疫反應。
所以β-伴大豆球蛋白的抗原對機體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必需至少降解95%以上,目前降解β-伴大豆球蛋白的抗原的加工方法有膨化、速爆、發酵、加熱、酶解等方法,但由于β-伴大豆球蛋白的抗原具有熱穩定性,并且結構牢固,不易破壞,所以在國內飼料用大豆制品中,其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差別巨大。以下是國內某企業對市售飼料用大豆制品中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含量的檢測結果(見表一)。
表一:國內飼料用大豆制品所含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含量(ELISA 方法)
(2022年數據)以上數據僅供參考
從上表可以看到:人工魚粉代魚保的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為0,同國外某酶解蛋白一樣,遠遠低于其它飼料用大豆制品。如前所述:β-伴大豆球蛋白的抗原結構致密而且牢固,不易破壞,在不影響營養吸收的前題下,代魚保把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降至為0,它反映了研發人員在大豆抗原方面廣博而深厚的的技術水平。
讓我們先來看看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的結構特點及作用原理吧!
對于大豆抗原蛋白中起主要抗原作用的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其致敏性原理如下:β- 伴大豆球蛋白的分子量為140~180 ku,由α、α′和β亞基等3種亞基組成的三聚體化合物,其相對分子質量分別為67ku、71 ku 和 50 ku。一些實驗通過提純的β-伴大豆球蛋白及其α′亞基以大鼠為實驗動物模型,得出了β- 伴大豆球蛋白能導致大鼠細胞免疫功能顯著亢進,從而誘發遲發型過敏反應,β-伴大豆球蛋白的α亞基、α’亞基和β亞基都是潛在的過敏原。尤其是β-伴大豆球蛋白的α亞基即Gly m Bd 60k,經Ogawa等研究認為的較為突出的3種致敏蛋白之一,它能被25%的對大豆敏感的過敏性皮炎患者的血清識別,α′- 亞基也具有大的抗原性,其抗原性主要通lgE介導的速發型過敏反應作用的,在α′亞基中發現一種可以被稱為Soymetide的十三肽,這種肽段具有免疫激活性,能夠作用于動物機體內甲酰甲硫亮氨酰苯丙氨酸(fMLP)的受體而發揮免疫激活性的作用。
根據上述β- 伴大豆球蛋白的結構、亞結構特性及它們的化學特性,代魚保研發人員采用了特定酶等多種工藝改變α亞基及α′亞基中的Soymetide的結構以降低β- 伴大豆球蛋白在動物機體內的抗原性,由于這些亞基結構致密而且復雜,他們花了數年的時間,比較了60多種酶對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的降解效力,再對效果好的幾種酶進行優化組合,對抗原從各個角度進行切割,然后輔助以其它加工工藝,對不易切割的抗原結構進行變形,綜合多種工藝加權之下,終于使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降到了0??梢哉f:目前代魚保是國內為數不多的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為0的飼料用大豆制品之一。